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志愿者服务工作,秦山镇认真响应上级要求和号召,夯实基础,不断提升,打造秦山志愿者品牌,为构建社会和谐不断努力。
一、加强注册,推进志愿者注册工作。网上注册是加入志愿者队伍的重要途径,镇团委经过三方面工作,积极引导有意向的党员、团员青年和群众进行网上注册,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一是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按照上级团委的工作要求,镇团委积极向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阐明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性,讲解注册志愿者的申请方式、申请条件和服务内容,增强全体团干部对志愿者的理解并达成共识。二是广泛动员,扩大宣传。镇团委积极动员社区、村、企事业单位内符合年龄要求的团员青年和热爱志愿者事业的群众加入到志愿者服务队伍中来。通过志愿服务小知识宣传短信的发放,在全镇范围内营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氛围。三是规范操作,严格把关。通过动员宣传,党员、团员青年都纷纷填写注册表格,踊跃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在此基础上,严格把关,规范志愿者的准入条件和注册程序,把真正热心于志愿事业的爱心人士吸纳到队伍中来。通过前期工作,至今已有近500名团员青年、党员和群众加入了秦山志愿者服务总队,为志愿者服务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机制,保障志愿者服务可持续发展。前期志愿者队伍建立后无法及时开展志愿服务,严重打击志愿者的积极性。因此,秦山镇积极探索,建立四项机制,保障志愿者服务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长期化的志愿服务机制。秦山镇成立了志愿者联系小组,由镇团委书记担任组长,增设相关的志愿组织工作人员,加强志愿服务活动的联系工作。向镇财政申请日常工作经费,有了一定的经费保障,志愿者队伍才能更好的开展服务工作。制定志愿服务计划和做好总结,严格按照计划来实施,减少志愿服务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健立社会化的保障机制。志愿者们有时候会承担急、难、险、重的任务,这就需要有一套保障机制让志愿者们免除参与服务的后顾之忧。可以根据志愿服务的需要,为参加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购买相应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人身意外医疗保险,有安全保障的志愿者在统一组织协调下能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建立科学化的培训机制。志愿者的素质是确保志愿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在志愿者正式登记前要进行服务理念的培训。登记注册后要对志愿者权利义务及纪律方面进行培训。在开始志愿服务前要进行基本技能的培训。并制定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确保志愿者在服务的过程能够有章有法,避免技术性失误的出现。四是建立人性化的激励机制。志愿服务是一项需要倾注感情和精力的事业,如果没有志愿者的热情参与,志愿服务只能是一种梦想。而要激发志愿者的热情、满足志愿者实现自我需要,就必须建立人性化的志愿者激励机制。在当前志愿服务参与率和社会认同度较低的情况下,激励就显得尤为重要。每年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志愿者进行表彰,08年共表彰优秀志愿者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