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城府前街,占地7.5万平方米。相传始筑于三国·吴黄龙年间 (229一231) ,城周二里十步,高厚均一丈二尺。唐代嘉兴筑了大城,周十二里,原城被称为子城,为历代衙署所在地。太平天国时为听王府,辛亥革命后为军队营房,俗称西大营,抗战胜利后为国民党嘉兴青年中学驻地。建国后成为浙江省荣誉复员军人疗养院。
旧时子城外有锦带河环抱,河旁多梓树。城内楼台亭阁错列,有梅苑荷池,花时绚烂如云,景色优美。历代名人在此留下不少题咏,如唐代的刘禹锡,宋代的张先、沈括、陆蒙老、张尧同及清代朱彝尊等都有烩炙人口的佳作。陆蒙老《披云阁》诗云:“城角巍栏见海涯,春风帘幕暖飘花。云烟断处沧江阔,一簇楼台十万家。”
子城历代均曾修建。至现代,城垣已改筑为院墙,仅存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 重修的谯楼及其东西两侧城墙、箭垛。1990年嘉兴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樵楼和城门。城门高大。樵楼重檐飞翘,宏伟壮观。城墙、箭垛亦修茸一新。
宋代词人张先曾任秀州通判,抑郁不得志,在府中作《天仙子》词:“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后人取词中“云破月来花弄影”句意,筑花月亭,后改名“来月亭”,曾为子城中名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