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事业既是党的事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源泉,也是共青团事业的基石和重要组成部分。党、团、队组织的血脉关系把少先队事业与共青团和党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体,使全团带队成为党赋予共青团的重要使命,成为共青团始终常抓不懈的光荣传统。
濮院镇团委始终把大力推进少先队工作提到培养党的未来接班人的高度,作为每年共青团工作的重点项目常抓不懈。特别在桐乡濮院小学成为全国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和基础建设试点单位以后,更是努力依托共青团组织积极提供思想引领与各方面的支持。
一、加强领导,纳入共青团工作的整体布局
1、将团带队工作纳入镇团委工作的总体规划,层层建立以团委书记为总负责的团建带队建目标责任制,并规划制定阶段性工作目标,做到“五个一同”和“五个衔接”。即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评。做到少先队思想建设与团的思想建设相衔接,少先队工作者和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团干部队伍建设相衔接,少先队教育阵地建设与团的阵地建设相衔接,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与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相衔接。镇团委委员会每年研究少先队工作不少于两次,各级团干部每年参加镇少先队的活动不少于2次。
2、强化服务,健全少工委机构。由镇团委书记担任少工委主任,并广泛吸纳党团员、社区干部,热心少先队事业的社会有识之士共谋少工委工作。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加强指导,搞好服务,帮助少先队组织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为少先队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必要保障。
3、构建由学校校长牵头的校级少先队工作管理体系。建立有分管校长或党支部书记牵头的学校少先队工作管理体系,形成多级学校少先队工作管理网络。完善少先队辅导员、文明班、雏鹰中队考核细则,把对辅导员少先队工作的考核纳入学校的年度考核体系,与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依靠团教两家、协调校内各科室,联合各社会力量形成齐抓共管。
二、想方设法,落实工作经费保障
除按照规定划拨留存团费的10%用于优秀少先队员和少先队辅导员的表彰和培训外,对于少先队重大的专项活动,积极争取濮院镇政府或其他单位的支持并给予必要的专项拨款。同时,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整合社会资源,为少先队工作提供经费支持。09年以来,划拨少先队专项资金2100多元,争取到社会对少先队工作的资金支持12000多元。
三、形式多样,加强少先队队伍建设
1、驻点引导,成立少先队试点实践基地。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濮院镇团队工作”会议上确立新妙智村、梅园社区、管委会、雀屏公司4家不同层面的团组织,成为全国试点工作的少先队实践基地。并与濮院小学3个校区形成团队共建的结对关系。每个少先队实践基地派驻了程晓伟、许海军、姚锦、章颂舜等4位团干部兼任校外辅导员,引导服务各少先队实践基地工作。今年以来,已陆续开展了服务新农村实践活动、“启明星”科技活动、小讲解员到濮院新展厅培训活动、创卫服务等活动,为少先队员提供了锻炼、提升的平台。
2、依托少先队组织,服务新居民。濮院镇本地人口不足4万,而外来的新居民就有12万。研究帮助新居民子女入学、依托少先队组织服务新居民,融入新生后,就有了它的现实意义。濮院小学外来新居民子女已经超过52%,达1800多人。为解决新居民子女入学难问题,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经有关部门批准成立了专门接收外来新居民子女的濮新小学。现有一年级4个教学班,250多人。通过成立新居民家长学校、建立红领巾服务新伙伴基金、社区新居民服务小队、开展与新居民子女手拉手活动、开展对民工子弟学校的队建帮扶工作等,强化了少先队自身建设,推进了濮院镇少先队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3、成立队干部学校,牵手党团员实行三级队干部培训模式。利用大队委队干部学校、中队干部培训班、小队干部培训班等平台,广泛开展广泛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爱党、爱国,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立志做党的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四、依托平台,注重少先队的思想建设和专业引领
镇团委依托原有“热土青年”团支部QQ群,把各学校大队辅导员和实践基地、社区少工委的校外辅导员、工作人员吸纳进来,即实现了跨区域的实时交流,又实现了统一引导、统一管理。还采用了“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带领团队干部赴上海浦东新区学习考察少先队工作管理经验,并邀请省十佳辅导员吴志强、吴爱芳等专家为本地中队辅导员培训指导。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业务培训活动,辅导员的理论素质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