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区委副书记吴健在2009年大群团工作会议上提出“大群团”工作理念以来,全区各级群团组织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按照区委2009年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围绕“大群团、大协作、大服务、大作为”的工作思路,推动全区各级群团组织整合优势、团结协作、抱团发展,“大群团”工作格局初步形成,群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群团工作对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一是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构建“大群团”工作格局
根据2009年群团工作会议提出“大群团”工作理念,全区各级群团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研究探讨“大群团”工作思路的内涵和实质,把制度建设作为大群团工作的切入点,以制度来确保群团大联合的执行力。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科协办事处联合制定并实施了定期工作交流制度、重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重大活动相互通报制度和品牌活动联合举办制度等,切实加强群团部门间合作基础和协作途径。明确了每个季度由各群团部门轮流召集会议,通报各部门阶段性工作安排,共同谋划联合开展的活动;对重要事项进行会商、协调和沟通;学习贯彻、交流研讨区委、区政府的新决策和新精神;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出台新举措,群团合作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各镇、街道基层群团组织也以专题学习、座谈等多种形式传达落实会议精神,以“在服务大局中打造群团新优势”为目标,建立适应基层工作的群团工作交流联席制度,加强群团部门间的沟通和合作。如余新、建设等建立了群团季度例会制度,解放、新兴等建立了群团联席会议制度。
二是以项目联建为突破点,激发“大群团”创造活力
各级群团组织将各自品牌活动作为项目联建的基础,在品牌项目中充分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围绕区为推动科学发展“集智”、为构建和谐南湖“凝心”、为实现转型升级“聚力”的共同目标,将深化项目联建作为群团合作的突破点,激发出“大群团”工作格局的新活力。在群团部门的互相支持配合下,“职工技能竞赛”、“志愿者行动”、“文明家庭”、“科普周”等原有的品牌活动参与面和影响面进一步扩大。同时,群团还联手共同打造群团新的共同品牌,“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青少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睦邻节、科普金秋等活动焕发出新活力,并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加强节能减排等方面,区工、青、妇、科群团部门协作联动,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等资源,树立起服务党政中心工作的共同活动品牌,在区“三年活动”中充分发挥“大群团”的作用。
三是以组织建设为支撑点,提升“大群团”内生动力
各级群团组织将夯实基础作为大群团工作的支撑点,立足扩大组织覆盖面、提升组织战斗力,主动适应当前社会群体变化快、流动大的特点,积极探索更具广泛性、开放性、灵活性和群众性的组织网络和工作方式,进一步抓好农村村居、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产业链、合作社和“两新”组织的群团组织建设,注重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社团组织的管理,不断扩大和巩固群团组织的基础,努力构建起基础稳固、组织健全、工作活跃、作用显著的群团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2009年,组建1个行业工会、3个特色街区工会、21个社区工会联合会,在新兴街道开展“1+X+Y+Z”的共青团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和在建设街道百福弄社区开展省级城市社区团建示范点创建,并分别以新丰镇、大桥镇为试点推进非公企业妇女组织全覆盖和专业合作社妇女组织建设。通过建优一批、带动一批,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群团组织的内动力。同时进一步加大基层群团干部的培养力度,通过各类培训、实践和挂职活动,提升基层群团组织干部的工作能力,在群团工作中锻炼和发现一批干部。
四是以党群共建为落脚点,建立“大群团”长效机制
围绕建立“职能明确、协调有序、党群共建”的党建带群团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积极争取党委重视,突出抓好在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的帮带,指导和帮助基层群团组织推进全面建设,实现群团组织整体协调联动。区委常委会定期听取群团组织工作专题汇报,及时研究解决群团工作中方向性、原则性的重大问题,确保群团工作科学发展。坚持党群一盘棋,对全区群团工作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区委书记每年专题调研群团工作,区委分管领导每个季度听取工作汇报,不定期到工、青、妇、科等部门了解工作,加强工作指导,及时掌握群团组织工作开展情况,主动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明确由区委办分管主任参与群团部门季度交流联系会议,重大项目和活动中积极协调群团部门工作和资源配置。同时,按照“细化、量化、科学化”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目标管理、将大群团工作任务分解责任,落实到人,专项推进,加强督办,严格考核,着力构建开放型、服务型的工作机制和社会化、群众化的工作新格局,切实提高群团工作整体水平。各基层群团组织也由党群书记牵头,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协调配置,保障大群团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新丰镇实行年度群团工作同台演出、同台表彰,形成了群团一体的工作氛围。